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学者研究茶。他姓卢明玉,鸿渐。他出版了一本叫《茶经》的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叶研究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研究专著。正因为如此,人们称陆羽为“茶圣”和“茶神”。用老百姓的话说,鲁豫是“茶菩萨”。
二十五岁那年,陆羽横渡长江,来到江浙一带,做了一个主管茶叶生产的小官。唐肃宗元年,迁居浙江,辞掉一切官职,住在苕溪(今湖州郊区),成了“客”。他自称“桑竹翁”,闭门著书,编纂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制作技术专著——《茶经》。
为了编辑的需要,陆羽在采茶季经常深入茶园、茶山、茶厂等地调查核实,还直接参与一些采茶制茶的实践活动。为了验证天目山茶树的生长情况,陆羽曾亲自到过天目山,这就是后世“茶菩萨在天目山采茶”的民间传说。
据相关史料分析,鲁豫在公元760年左右来到天目山。他沿苕溪西行,经安吉、孝丰进入天目山。在朋友皇甫增的陪同下,他在临安县山野采摘茶花。鲁豫是个“茶痴”。当他发现一棵生长不一的茶树时,就特别感兴趣。他总是要仔细地看着它,挑选一些珍宝。皇甫为他当向导,兴致勃勃地陪着鲁豫爬山涉水。后来,陆羽独自去了天目山,在风中露宿,走遍了天目山的丘陵和山坡,看了天目山的茶树,为自己写作《茶经》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天目山采茶回来,皇甫很高兴,马上为陆羽写了一首诗《送陆鸿渐天目采茶回》。诗是这样的:千峰待客,香茗又开。知深浅,阴霾羡独行。幽山寺远,菰米石泉清。无声燃灯,相思。
有“茶神”之称的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写到了天目山的茶叶,因为他亲自采摘天目山的茶叶,知道它的品质。《於潜县志》曾经转载过《茶经》上的一段话:“于谦县的临安和伊夸马梅,和周树一样。最好的,市内各山皆产,米吾之茶也香”。
这里的周树是安徽著名的古国,盛产名茶。枣溪镇吴敏村米屋是进入西天目山的通道之一。可见当年鲁豫去了吴敏岭的天目山。
天目山的龙头石、狮子岩、倒挂莲、龙头坞一带有零星分布的老茶树,野而长。相传这里为天宫皇家茶园撒下茶籽,种子发芽,长出十八棵茶树。因此地云雾缭绕,土壤肥沃,茶树茂盛,故有“龙头十八枝”之称。
相传陆羽初到天目山时,发现这个山村家家户户都喝“六月霜”当茶,问他为什么不用茶叶泡茶。山村里的人们不知道茶叶可以用来泡茶,也不知道山上长着茶树。陆羽教了大家一套采茶、炒茶、泡茶的方法,告诉大家天目山上的茶叶生长在云雾中,品质极佳。就这样,山里人学会了采茶、制茶;我也知道龙头岩的十八鹏茶。之后“龙头十八鹏”成为天目山野生茶的代表,家喻户晓。今天举世闻名的“天目云雾茶”和“天目丁晴茶”也由此而来。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