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的人都体验过汤里的“水味”。
有的茶喝完才觉得水淡,有的茶刚开始的时候很少,水味特别重。试着再洗两三次,还是一样,只好弃用。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个好词。
但如果茶汤淡如水,感觉就没那么好了。
水是什么味道?怎么分辨?
茶中水的味道是怎么形成的?
水味——茶味分离。
在品茶或日常饮用中,水的味道一般理解为“茶与水分离”的味道。
水的味道与其说是一种味道,不如说是一种味道的表达。
“水味”和“淡味”有本质区别。
有些爱茶的人对“水味”的辨别还不熟练,喝茶汤味道较淡的茶,往往会以为是“水味”。
这是对水的味道的极大误解。
借用一个茶友的例子:
当我们喝糖水的时候,即使有少量的糖溶解在水中,糖的甜味变淡了,大家也能清楚地确认“这就是糖水的味道”。
在这种情况下,糖水的甜味虽然很淡,但也不会被认为是“水味”。
糖完全溶于水后,糖中所含的甜味物质与水的融合度非常好。味道的强弱只和放糖的多少有关。
茶的“阴”也差不多。
茶的味道一般与茶的量、冲泡时间、水温密切相关。
茶叶量越大,水温越高,茶叶浸泡时间越长等因素都能使茶汤变得更浓。
但这只是增加了浓度,而不是味道。
水味是“饱腹”的范畴。
口感,不是强度的范畴,反映的是茶汤的“饱满”,或者说茶汤的“厚重”。
饱满是茶的丰富性的反映。
对于饱满度好的茶叶,茶汤入口后,口腔能感受到茶的浓郁口感带来的厚重感,多种不同的口感和谐统一,因此汤水顺滑有韵味,持久性比较高;
而饱满度差的茶,喝起来又细又淡,感觉更像喝水,只是水有微微的茶味。
浓或淡,不代表茶的品质;
满不满直接和质量挂钩。
导致茶汤“水味”的常见因素
茶叶质量薄,不够好。
优质的鲜茶叶在生长期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良好的加工制作使其中所含的各种物质元素以良性的方式分解、转化、聚合,最终在冲泡时以醇厚饱满的茶汤状态展现出来。
如果茶叶原料本身质量不是很好,所含物质累积量少,成分单一;或者原材料质量不错,但是工艺不够,不能发挥原材料的优势。
以上都会降低成品茶的品质,造成淡味、水味等口感不佳。
酿造方法的影响
水质:用自来水等高硬度水泡茶,更容易尝到“水”的味道,降低饮用质量,应尽量避免。
水温过低:有时茶香不能很好的沉淀和溶解,与泡茶水温过低有关。
再加一碗泡茶,附小纸条:
我们用带盖的碗泡茶时,如果注水太满,要注意掀盖时把溢出盖子的那层水抖掉,以免对茶汤的味道影响不大。
新茶尝起来像水。
比如一些新发酵或新压榨的熟制品,在冲泡时可能会有“水味”。
但这种茶只要品质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口感会有很大的提升,“水味”自然会消失。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