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承载文化,传承文明,在中国已有数万年的历史。黄帝以宁为名,舜帝居滨,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传说。唐涛虞舜享有几千年的声誉。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又一优秀陶器品种。它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量与美丽的结晶。世界对这个古老的文明惊叹不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黑陶的古老文明,在普洱市镇远县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多年来,镇远县的黑色古陶一直以民间零星加工制作为主。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建成了第一家黑色古陶加工厂。生产的黑色古陶一度闻名遐迩,鼎盛时期远销港澳台、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黑古陶的发展和宣传陷入了沉寂。如何继承和发扬这项古老的技艺,成为镇远县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镇远县仅存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2009年7月,镇远黑古陶制作工艺成功晋升为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1月,晋升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代制陶的原始原料是红粘土,镇远县外圩乡盛产优质、纯净、细腻的红粘土。红粘土在做坯前需要浸泡两到三天,然后混合、过滤、干燥、醒发。所谓醒土,就是把土用塑料布包起来,像刚睡醒一样搁置一段时间,让土的硬度适中。醒后彻底揉土,揉各种工序,再做空白。
坯料是手工制作的,所以每一件黑色古陶都是独一无二的。拉坯后的半成品需要风干,期间不能日晒风吹,否则毛坯容易开裂。干燥后,黑色古陶制品基本成型,坯体具有一定硬度,工匠可通过定型、雕刻、压光、抛光等方式对半成品进行修补。
之后,烧制工序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温度稍有偏差,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可能付之东流。每一个泥坯都要经过4天的土窑历练才能出窑。当窑内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就要撤火,让封闭的窑内空间自然冷却。同时碳黑会附着在陶罐上,纯天然的黑色古陶色就这样形成了。出窑后,每件黑色古陶都要经过一个多月的干燥和彩绘才能出厂。
镇远县的黑色古陶具有黑、薄、轻、细四大特点。在艺术制作上,保持了黑色古陶的质地薄如纸,亮如漆,响如磬,硬如瓷。它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光吸收性和储存性。普洱茶放置时可以陈化。很多饮茶人推荐黑色古陶茶罐作为后发酵普洱茶的最佳储存、醒酒、陈酿容器。黑陶茶壶被云南普洱茶界愉快地称为普洱茶的最佳陈年壶,也被誉为茶马古道上最具代表性的茶马古陶。
黑色古陶作为镇远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在该县经济、商务、旅游、文化等部门的组织下,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昆交会、旅交会、民族文化艺术节上。几年前,它成功登上了上海世博会,以其原汁原味的手工艺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