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周原大地的肥沃与宽广,更蕴含了古人对茶树与周原之间神秘关系的遐想。周原大地与茶树之间究竟有何渊源?
周原,位于关中西部,是周人祖先古公亶父率族人定居的地方,也是周国的发源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周人早期的重要活动中心。而“堇”指的是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肾脏形,边缘有锯齿,花瓣白色,有紫色条纹;而“饴”则是饴糖,甘甜可口;“荼”则是一种苦菜,也有说法认为是指茅草的白花。堇荼如饴”,目前研究者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认为是今天最早饮用的茶叶,另一种则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至今没有定论。
周原大地与茶树之间的联系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知道,“茶”字是因“荼”字简化而来的。茶树,常绿灌木,叶子长椭圆形,花白色,种子有硬壳。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适合于江南水乡生长,需要具备一定的土壤、气候等方面条件。而陕西地理区域分为三大板块:关中、陕南和陕北。秦岭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南部为江南气候带,适宜茶树生长,而北部则不利茶树生长。
在《诗经》中,有多处提及“荼”,如《诗·邶风·谷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豳风·七月》中“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以及《鸱鸮·豳风二》:“予手拮据,予所捋荼”。这些内容从字面意思来看,更接近茶生产与茶生活。有学者认为,神农氏在秦岭一带的北部发现了茶叶,并将其引入我们的生活中。古周原位于关中西部的天然盆地里,山川台塬田地,河流纵横交错,林木参天繁茂,气候温润适宜,是祖先周人早期的重要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摇篮。
据《扶风县志》记载,扶风县境内有9条河流,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2.4℃,无霜期209天,年平均降水量591.8毫米。考古证明,约6000年前的神农氏时期,县域气候温润,林草茂密,野生动物遍地,具备了茶树生长的必要气候条件。在扶风、岐山一带的农家,儿女订婚、红白喜事、祭祀祖先都离不开茶叶,茶叶在当地具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大雅·绵》中的“堇荼如饴”,说的是古周原上茶树生命常青。实践证明,茶不过秦岭北麓禁区已在陕西打破。1962年,商南县发现了野生茶树生长,促发了茶叶科技人员南茶北移的决心,终于在北纬33度栽植茶树获成功,结束了该县无茶历史。1978年起,长安区也在秦岭北部发展过茶园。近年来,西府太白县也试种茶树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在那远古的时代,周原上生长野生茶树是有可能的,这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不要过度地掠夺与乱砍滥伐,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茶香书香:探索茶文化中的艺术与精神内涵
2025-06-10 06:06:49花果香茶叶,熟茶中的果香
2025-05-06 22:52:52缘分如茶:茶文化中的生活哲理与情感表达
2025-06-28 02:42:11如何识别茶叶中的白毛并保证品质
2025-05-03 12:39:13剩茶叶的用途,茶在生活中的妙用有哪些
2025-06-23 04: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