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贡茶是封建统治者满足自身物欲的一种经济政策,其延续自明代,规定了“岁进茶芽”的贡茶制度。顺治年间,贡茶管理从户部转移到礼部,并由各省布政司负责每年谷雨时节的贡茶解送。这一制度不仅反映了清朝茶叶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贡茶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性。
贡茶的实质与影响
贡茶,从某种角度上看,是茶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定额的实物税。它从地域、数量、品类的采解、使用等环节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与明代之法迥异,且在清代可谓空前完备。这种制度也束缚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滇云历年志》中记载的“小民民生之计,只有此茶。不以为资,又以为累”,真实地反映了贡茶制度的弊端,它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贡茶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官府的额外增贡,使得民不聊生;地方官府的层层贡献和苛派,导致茶农遭受摧残;地方官吏的营私计,阻碍了茶业生产的发展;贡茶制度限制了商业贸易的范围。
普洱茶成为贡茶的原因
尽管贡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但普洱茶却因独特的特性而被列为贡茶,并且历久不衰。普洱茶之所以被列为贡茶,主要是因为清王朝满族祖先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进入北平(北京)成为帝王贵族后,需要一种消化功能强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好具备这种特性。
普洱茶的特性在明、清时代已有多种文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学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贡伪作者,名川茶,乃川西与滇南交界处人士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茶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能尤大。
普洱茶作为贡茶进入北平清宫廷后,经过与其他地方贡茶的对比,发现普洱茶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小叶种茶,其帮助消化的功能最强,并有治疗疾病、保健作用,普洱茶味浓厚特殊品质的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品饮口味。
普洱贡茶的历史地位
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开始,普洱茶正式被列为贡茶。直到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因地方混乱盗匪蜂起,才得以借机停止了交纳普洱贡茶一项。普洱贡茶从明代开始在皇宫中已经饮用了数百年之久。普洱茶贡品中的女儿茶、普洱茶膏、人头茶,深得帝王、后妃及贵族们特别赏识,清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以普洱贡茶作为礼仪活动和赏赐用茶;以普洱茶用作国礼赠送。
普洱茶因此被赋予了历史地位,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名茶。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普洱茶7758是哪个厂的「普洱茶茶厂编号」
2025-08-13 03:50:49普洱茶如何施用化肥
2025-08-11 02:38:202003年7572普洱茶:茶界璀璨明珠,传承品质与魅力
2025-08-11 02:31:51行业发展趋势与分析_2023年普洱茶出口额预测
2025-08-09 03:59:54普洱茶哪里哪里产的好(小青柑哪里产的好)
2025-08-05 03: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