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初期,普洱茶产地远离中原,这种地理位置上的隔离,使得普洱茶得以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制茶传统和当地原有的制茶方法。更重要的是,由于普洱茶远离销区,不得不与中原主流制茶方式竞争,从而绕开了中原绿茶的主流消费市场,转而主攻藏区和满蒙贵族市场。在这样的市场定位下,普洱茶发展出了以饼砖坨为主的产品形态和喝陈年茶的传统。
民国末期,随着普洱茶南洋通道的开通,香港成为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和消费中心。普洱茶因其价格低廉、耐泡,成为香港、广东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品。解放后,普洱茶在绿茶的冲击下极度萎缩,却完成了港台土鸡变凤凰的神话。
普洱茶具有价格实惠的特点,这在香港广受民众欢迎,为其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60-80年代是港台经济的风起云涌期,必然带来80-90年代的文化繁荣,文化在向民间传播。一些知识分子深入民间挖掘民间文化,包括穷人的普洱茶文化。在这些茶人的努力下,通过普洱茶文化体系的构建,以陈化香理论为核心,创造了普洱茶全新的价值。这也是中国茶的一场革命,一场重视绿茶新传统的革命。
90年代以来,港台茶人深入云南茶区,创造了普洱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原生态价值。众所周知,港台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大陆领先二三十年。上世纪80年代大陆打开国门,国家拼命发展经济,人民还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港台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转变为满足型消费。不再强调消费的数量,而是强调消费的质量,尤其是生态、健康概念的兴起,使得人们把目光转向了能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的事物。当港台的茶友们深入云南,探寻普洱茶的种植和加工过程时,他们无疑会得到一个宝藏,因为中国的茶并不比云南的茶更自然、更生态。他们称之为原生态茶文化,在全世界宣扬,从而开创了超越中国精致制茶的原生态之路。
2000年以后,大陆经过20年的经济发展,人民已经告别了普遍的贫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享受型和体验型消费,开始有了食品安全和自然生态的观念。而港台人自80年代以来养成的原生态的两大核心价值观,即越老越香,此时已经形成体系,无疑为大陆人的消费升级提供了指引。以邓世海、石坤木为代表的港台茶人成为mainland China茶文化的革命导师。越来越多的大陆人从绿茶、铁观音转向普洱茶。再加上普洱茶具有保值增值的金融属性,使得大家趋之若鹜,从而上演了一场疯狂的全民普洱茶运动。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普洱生茶最佳冲泡方法(普洱茶能跟什么一起冲饮)
2025-07-02 03:17:06普洱茶泡制奥秘:泡沫成因、陈化术语、品质鉴别与特色茶种解析
2025-06-29 00:36:28自制茶叶枕头教程-茶叶枕头做法
2025-06-11 01:59:29普洱茶生茶放7年,一壶值几千,你喝过吗?
2025-06-10 05:05:16普洱茶老茶头功效作用_老生普的功效与作用
2025-06-09 0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