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半岛、鲁中南及鲁东南沿海一带,分布着一种独特的土壤类型——棕壤型茶园土。这种土壤以其特殊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和适宜性,成为了茶树生长的理想土壤。以下是关于棕壤型茶园土的详细介绍。
棕壤型茶园土的分布与成因
棕壤型茶园土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鲁中南及鲁东南沿海一带,西北与非宜茶的褐色土接壤,南与黄棕壤相接。这种土壤的形成受到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的交叉影响,在剖面中出现30-40厘米厚的棕色心土层,因此被称为“棕壤”。
棕壤型茶园土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棕壤型茶园土的物理性质表现为粘粒凝聚作用明显,铁铝虽有积累,但富铝化作用不强,水云母和蛭石是该土壤指示性粘土矿物。化学性质方面,土壤磷、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弱酸性反应,PH值为5.0-6.5。盐基含量受母质影响很大,在酸性晶岩、硅质岩和变质岩上发育的土壤,盐基含量低,PH值也低,适宜种茶。而在诚心玄武岩、石灰岩等发育的棕壤,盐基含量高,PH值大,不宜种茶。
棕壤型茶园土的适宜性与利用历史
由于棕壤型茶园土的成土母质性质限制,一直未能很好开辟种茶。过去民间传说山东蒙阴县棕壤地带的沂蒙山区有茶,但实则是假茶。明人陈师在《茶考》中已作辩辟,说“世以山东蒙阴县山所生石藓,谓之蒙山茶,土夫亦珍重之,味也颇佳,殊不知形已非茶,不可煮,又乏香气,茶经所不载也”。另据《农报》记载,1940年日人山毫一氏在山东胶济路北纬36o以南的旷野中发现大茶树,后被称之为“茶树爷”。这是否确切,后人没有考证。
直到20世纪中期,棕壤型茶园土才开始被利用种植茶树。60年代开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和山东茶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改土肥培,棕壤型茶园土的面貌已有很大改观,出现了许多大面积的高产优质茶园。
红粘土发育的低丘红壤
鄱阳湖、洞庭湖、吉泰、金衢等盆地分布着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低丘红壤”,其中以当地茶农称之为“红筋泥”的宜茶土最有代表性。这种土壤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土层浅薄,肥力低,是我国当前低产低质茶园集中的地方。
改土肥培与高产优质茶园的出现
近年来,通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茶农的共同努力,经过改土肥培之后,低丘红壤的面貌已有很大改观,出现了许多大面积的高产优质茶园。这些茶园的建立,不仅为我国茶叶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当地茶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冰岛村的茶韵秘境:探寻勐库古茶园的多样风味
2025-04-12 17:24:34保护茶园免受螨害的有效措施_茶园螨类发生和防治方法
2025-08-06 01:22:38三大古茶园:普洱茶文化的瑰宝与传承
2025-05-18 11:36:4103年勐海甲级紫大益(勐海大益茶园)
2025-05-06 08:59:32幼龄茶园修剪新技术:分段矮化法提高产量与品质
2025-04-28 18:58:59